儀式感也可以提升用戶分享度-深圳網站設計知識分享
說到儀式,小編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節了,小編覺得以春節為話題聊儀式感特別合適,因為春節是全國人民參與的節日。你可以簡單回憶一下,春節期間的朋友圈,大家是不是都在曬全家福、曬家宴、曬紅包、曬旅游…當然,還有談論春晚。可能除了旅游之外,全家福、家宴、紅包和春晚,都屬于春節的儀式感。
其實在傳統的春節習俗里,處處都有儀式感:
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掃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燉豬肉;二十七,殺公雞;二十八,把面發;二十九,貼對聯;三十晚上熬一宿;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,正月初二回娘家…
當然,最近這十年,中國人把春節的儀式感進行了濃縮,更多家庭聚焦在了除夕夜的年夜飯和看春晚這兩個項目上。年夜飯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飯,也是春節回家的重要意義所在。這樣的儀式感,神圣不可侵犯。當然,一家人吃完年夜飯,打開電視看春晚,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年夜飯后的固定項目。
過春節,我們全家在團聚”。所有人都認同這個年夜飯所傳遞的含義,所以大家都會拍照分享朋友圈。數據顯示,2018年春晚直播期間,討論春晚的微博有7577萬條,互動量達到2.12億次。當然,我們有理由相信,微信統計的數據會更多。
接下來,讓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:為什么儀式感能刷屏?這個其實比較容易理解,因為大家都認同這種儀式,而認同儀式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實際參與這個儀式,這自然就能刷屏。
1.借已有儀式的勢
對于品牌而言,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勢傳統節日的儀式感。
舉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——微信紅包。這個功能在2014年1月27日上線,比當年的春節除夕夜只提前了3天但瞬間引爆了朋友圈。
微信紅包就是借了春節發紅包這個極具儀式感的民俗的勢,成功拿到了移動支付的一張船票。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,雖然微信可以發紅包了,大家也都有手機和微信,但在春節期間,親朋好友拜年的時候,大家還是更樂意當面給一個紅包,這也恰好印證了儀式感的重要性。
2.發布會就是場儀式
很多的儀式感都來自于節日。對于品牌而言,可能更需要思考的是,除了節日之外,還有什么符號能夠激發用戶的儀式感?其實有一個儀式感,是每個品牌每年都會做的事,但并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刷屏,那就是品牌的發布會。發布會的搭建,設定環節,甚至是展示PPT,能否將儀式感濃縮或者升華,進而激發用戶的認同和參與,這些都是發布會能否刷屏的關鍵。
國外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,那就是“維多利亞的秘密”(簡稱:維密)內衣秀。服裝走秀雖然本身也具有儀式感,但服裝走秀包括內衣走秀其實有很多,為什么維密每次都能刷爆朋友圈?因為維密走秀在處處制造儀式感,比如等級意識。雖然都是走秀模特,但誰能帶上那對天使翅膀,誰才是頂級超模。天使翅膀,就是維密走秀的最重要的“道具”之,極具儀式感,這也成為所有年會模仿的標配。再比如歌星助興,維密的走秀不只是模特走秀,更像是一場晚會,眾多歌星的表演,已經讓這場秀成為格萊美級別的演出。
3.創造儀式感
日今了線下活動能夠更容易夠激發儀式感之外,品牌更需要思考的是像節樣,在用戶心中創造一種認同感,進而產生儀式感,然后再通過儀式感反復強化這種認同感,最終實現刷屏。
比如“喜茶”飲品店門口總是有很多人排隊,排隊也是一種儀式感。比如海底撈,除了熱情的店員外,還有一個主食叫“扯面”,你點餐之后,會有一個小伙子拉著一根面在你身邊揮舞,為什么他不在廚房把面扯好了再用盤子端來呢?難道扯個面必須要跳舞嗎?當然不是,這就是儀式感,是給你拍照發朋友圈用的。
除了服務員,產品及其外包裝上也可以加入儀式感,讓用戶在使用你的產品的時候,有一種儀式感,這點可以學學iPhone
當然,創造儀式感要比借勢儀式感難得多,所有的節日以及節日規定的民俗,都包含儀式感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節日及其民俗都能刷屏,因為節日太多了,必須是重要節日,且這個節日的民俗可以激發用戶的分享欲望。
http://www.dgzxsm168.com/wangzhansheji/3788.html 儀式感也可以提升用戶分享度-深圳網站設計知識分享